為緩解道路交通壓力,解決學生出行難、出校門更難的尷尬處境,北大學城英才街建起一座帶電梯的人行天橋。這座天橋位於英才街與文化路交叉口東約350米,呈南北走向,但建成半年多幾乎無人使用。鄭州晚報記者 張翼飛 實習生 代爽 齊佳敏 文/圖
  橋下擁堵,橋上冷冷清清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這座天橋下,由於英才街人行天橋的建成,原來位於道路中間的交通信號燈被撤去,每到學生上下學高峰,橋下便瞬間陷入“人車混戰”,而橋上行人卻寥寥無幾。
  記者採訪了幾名學生,他們介紹,這座天橋從初建就遭到大家吐槽,“打死不上橋,平路多好走”,意思是這座橋設計不合理,學生多為東西通行,橋卻是南北走向。
  天橋緊鄰的有中州大學與鄭州師範學院,周邊滿是小商販、路邊攤,道路十分擁擠,橋建成情況卻絲毫沒有改善。
  “寂寞”的天橋並不在少數
  據記者觀察,像英才街這樣“人行天橋無人走”的狀況並不少見。
  嵩山路與棉紡路交叉口人行天橋位於棉紡路北側、橫跨嵩山路,呈U形排布,但只在棉紡路上修建了東西雙向步梯,而東西方向有丹尼斯和蘇寧兩大商場,行人很多,但走人行天橋的卻寥寥無幾。粗略計算,一個小時內只有10多人從橋上走過。
  由於此處有過街天橋,路口並沒有設置斑馬線和人行紅綠燈,行人只能綽礪氛械男藕諾票奼鶩ㄐ校渲脅環η看扯械摹�
  記者分幾路探訪,發現文化路人民公園東門的過街天橋、大學路鄭州大學東門的過街天橋、火車站西廣場南北兩個路口的兩個過街天橋,都被冷落。
  一些過街天橋為什麼遭到冷落?
  通過採訪被冷落的過街天橋附近的市民,記者歸納了它們不受歡迎的幾個原因。
  一、懶人多。大多數人圖省事,圖方便,“寧跟汽車搶,不從橋上走”。
  二、規劃不合理。如嵩山路棉紡路的人行天橋,東西路口只有10米距離,若走U形天橋,除了多走百米還得爬樓梯。
  三、缺少管理與引導。
  市民希望相關部門能夠在橋上設置一些像“文明出行,請走天橋”提示標語,併合理設置護欄等設施對行人進行引導。至於那些沒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和聽取群眾意見就盲目上馬的天橋,還是不建為好。
  (原標題:過街走天橋吧,給地面“減點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46mrja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