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是志願者之城。在深圳公共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志願者的身影也隨處可見。
  他們或是在公共圖書館指引人們排隊、整理和清潔圖書,或是在博物館為參觀者導覽講解,答疑解惑,或是在影劇院開演公益演出時幫助老人、檢票帶座。
  深圳市文體旅游局的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深圳全市已擁有文化志願者1.7萬人,文化志願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
  市民文化服務需求日益強烈
  “早期深圳的志願者在提供服務的時候,涵蓋了文化場館。但那個時候,市民對於文化服務的需求還不太大。2007年,深圳的市屬公共文化場館免費向市民開放,使得文化場館對於文化志願者的需求陡增,市民們對於文化志願服務也極為渴求,深圳的文化志願者群體有很大的發展。”深圳市特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黃士芳表示。
  與其他志願者不同,文化志願者有特殊性,它要求有一定的文化藝術修養,尤其是在音樂、美術博物館等領域,需要更多文化藝術方面的知識和技能。
  多元文化交匯和碰撞的深圳在文化方面卧虎藏龍。2006年,羅湖區文化館組織轄區的優秀文藝工作者到街道、部隊等進行公益演出,反響熱烈。在時任羅湖區文化館辦公室主任的楊力豪看來,這些文藝工作者是文化志願者的前身。“深圳志願者的建設起步較早,城市有很強的志願者精神,志願服務發展的過程中,志願者們意識到,除了扶貧濟困這樣的活動,市民還有文藝演出等文化方面的需求。”
  “文化志願者是整個深圳志願者隊伍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黃士芳認為,深圳的文化志願者在全國都處於一個比較領先的水平”。
  儘管如此,隨著深圳公共文化事業的發展,文化服務機構的編製有限,大量的工作需要更多的文化志願者來支持和協助。目前,深圳的文化志願者仍存在文化志願服務尚未形成體系、服務規模較小、服務資源未能有效整合、規範化建設管理水平較低等問題,影響了文化志願服務效能的發揮。
  優秀者頒發星級義工證書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3月14日,深圳市文體旅游局與團市委聯合發佈了《深圳市文化志願服務促進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這是深圳市就文化志願服務出台的第一個部門規範性文件,《辦法》明確了深圳文化志願服務的目的、職責、人員條件及吸納對象等。
  值得一提的是,《辦法》完善了文化志願服務的激勵和保障機制,要求深圳各區、各開展文化志願服務的單位持續穩定地對文化志願服務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投入。今後深圳每年將開展“星級”文化志願者評選活動,對每年志願服務時間累計達100小時、200小時、300小時、400小時以上的,由文化行政部門分別授予一星、二星、三星、四星級文化志願者稱號,頒發“星級文化志願者證書”;對每年志願服務時間累計達500小時以上的,由深圳市文化部門推薦其參加“深圳市五星級義工”認定。此外,還將每兩年評選一次文化志願者傑出貢獻“金星”獎並給予表彰。
  “這是從制度設計上,對志願者服務的規範和鼓勵。”黃士芳說:“激勵機制主要是對志願者服務和價值的認同。這個辦法的出台,確定了志願者的權利和義務,以此可以吸引到更多有能力、有專業知識的志願者為我們的公共文化服務”。
  《辦法》的頒佈,也讓熱心公共文化服務的文化志願者們大受鼓舞。志願者王小姐告訴記者,因為熱愛深圳,希望深圳有一個好的文化氛圍,所以做文化志願者。在做志願者的過程中,我們自身得到了提升和成長,也收到了市民的掌聲和贊賞,這是對我們的肯定。而《辦法》讓我們有一個制度上的保障,這是對志願者價值的更大肯定,我們會在接下來的文化志願工作中更加勤勉努力。
  ■故事
  觀眾聽完講解
  也想當志願者
  張婕:深圳博物館志願者隊伍中工作最為突出的元老之一
  又是一個周末到來,深圳博物館新館又將迎來一周之中最繁忙的時刻。
  像以往無數個周末一樣,張婕選在9時許來到深圳博物館,穿上博物館特製的印有自己名字的“紅馬甲”,走到二樓的常設展“近代深圳”展廳入口,開始一天的文化志願者服務工作。
  13年前,張婕來到深圳,從打工到創業,目前與丈夫一起經營著自己的企業,日子過得充實而富足。
  “創業十多年,有時候周末會覺得特別閑。”張婕說。
  2007年3月1日,深圳率先實行市博物館、關山月美術館、深圳圖書館等市屬公益性文化場館全部免收門票向社會開放。此後,各個公共文化場館開始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服務。
  張婕在報紙上看到了深圳博物館新館招募志願者的小公告,便立刻報名,成為深圳博物館新館的第一批志願者之一。
  博物館新館和老館共設多個常設展廳,每個常設展廳都需要講解人員。但屬於博物館的講解人員只有十二三個,因此博物館採取了定點講解,並以接待團隊講解為主,志願者講解員成為博物館極大的補充力量,目前,深圳博物館共有志願者1900多人,常去服務的有兩三百人,每個周末在博物館服務的志願者有30多人。
  張婕選擇了近代深圳展館進行定點講解。“一般我會主動詢問參觀者,給大家講解。開頭我都會問問大家,找到一些跟參觀者有關聯的話語,開始講解。比如在改革開放史展廳講解工資制度改革的‘4分錢風波’主題時,我會講蛇口一碼頭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完工,工人獲得的月獎勵額達到91.2元,比當時一般工人30多元的月工資額高出兩倍,這樣,參觀的觀眾便對深圳獎勵工資制度的激勵作用一目瞭然”。
  來深多年,張婕對深圳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向參觀者講解深圳不同時期的口號時,張婕最愛講“來了,就是深圳人”。參觀者聽了她的講解,問她說:“我們也可以和你一樣當文化志願者嗎?”張婕高興的回答說:“穿上紅馬甲,你就是文化志願者。”
  啟發市民看畫
  發掘美的所在
  唐平:關山月美術館文化義工、文化部表彰的全國優秀義工
  如果不來深圳,唐平或許還在蘇州做著美術教師的工作。
  但她覺得“年輕人應該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07年,她來到深圳成為一家網站的編輯記者。
  她學美術,也熱愛美術。工作繁忙之餘,她也不想丟掉專業。來深圳不久,她在網站上看到關山月美術館的志願者招募啟示,便填寫了申請表。
  唐平順利地成為關山月美術館的志願者,利用節假日積极參与美術館的展覽導賞、公共教育活動、活動拍攝、資料整理,因為有專業知識墊底,她也成為志願者的“志願者”,參與到志願者的內部培訓、管理中去。
  她為觀眾們導覽,大多是帶用啟發的方式。“一次,一位農民工觀眾站在一幅名叫《水墨的吶喊》的作品前,對我說看不懂作品。我問他,在這個城市生活,你覺得有壓力嗎?在你壓力大的時候想不想將心中的不快大聲喊叫出來了?我覺得這個作品里的人,就是處於吶喊的狀態,畫家將人的這種精神狀態表現在了畫面上。”這麼一解釋,觀眾笑了:“聽你這麼說,就覺得這幅畫很有意思,謝謝你。”
  越是質朴的感謝,越會讓志願者感覺到被認可。“那時候,我覺得這樣導覽會讓更多人喜歡上藝術,讓生活不再單調”。
  相對博物館來講,美術館的專業性更強,對觀眾和志願者的專業修養要求也更高。尤其是現代中國一些藝術家的作品展,很可能觀眾中就有很多是熟悉藝術家創作的朋友。這樣的顧慮常常讓一些志願者在導賞時有些“心虛”。
  這個時候,唐平就成為幫助志願者的“志願者”了。“做導賞時不要給人填鴨式的感覺,而是重在交流和分享,去發掘一些更美和更有創意的東西”。
  搭建志願平臺
  傳播文化藝術
  楊力豪:羅湖區五星級文化義工、羅湖義工區長獎項目負責人
  晚上7時,羅湖文化館“零玖劇場”開始熱鬧起來。公益文化演出“軍哥劇說”將要開演,觀眾們拿著網上搶到的公益票進場。
  穿著紅馬甲驗證票和短信息的正是羅湖區文化體育志願者協會的志願者們。這個志願者團隊是羅湖區委宣傳部(區文化體育局)直屬志願者團隊,團隊由文化、藝術、體育專業人士及愛好者構成。成立兩年來,2013年度已開展活動808次,參與人數6900人次,累計服務26500小時。
  楊力豪在羅湖區文體旅游局工作,但他同時兼任羅湖區文化體育志願者協會會長。他是羅湖區五星級文化義工,也是羅湖區義工服務網絡的組織和搭建者。
  2006年,楊力豪在羅湖區文化館做辦公室主任和團支部書記時,常常組織一些演員到武警邊防支隊去做義務演出。同時,他們還開展了深圳第一家小學生四點半課堂。
  統籌和組織志願者工作的能力受到了肯定。楊力豪也開始搭建羅湖區文化體育志願服務體系。“發動了羅湖區的志願者骨幹。按照各自的興趣將他們分成幾個小組提供文化志願者服務,服務“零玖劇場”的志願者就是其中的一個小組。
  “文化志願者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楊力豪認為,一類是提供最基礎的文化場館服務的志願者,這是比較簡單和普遍的服務;第二類是在社會盈利性的場所進行文明禮儀勸導督導的志願者,這類需要對志願者進行提前培訓,讓他們傳播欣賞文化和日常行為的良好習慣;第三類是演藝等有高水平專業技能的志願者,他們不需要進行培訓,但可以進到社區進行義務演出。
  趙傳《音樂武俠》
  將登保利劇院
  十幾年前,那個校園還瀰漫著DO RE MI等軟性歌曲的時代,趙傳就憑《我很醜,但是我很溫柔》、《我是一隻小小鳥》等搖滾範兒金曲的成為歌壇傳奇。4月17日,趙傳將帶著他2012年出版的專輯《音樂武俠》來到深圳保利劇院,在現場向觀眾證明英雄“寶刀未老”。
  在《音樂武俠》專輯中,趙傳唱到:“人生就像一杯苦茶,帶著搖滾的心,上路吧!我的功夫,是7個音符在心中奔跑,我的呼吸,是鼓聲在風中彈跳。我的夢想,有的抓住了,有的還在找……”
  而在演唱會現場,那些耳熟能詳的老歌也將一一被唱起。趙傳說:“早年我曾講過我要唱到46歲,沒想到我會一直唱到現在。也許到60歲的時候我還可以唱,唱到老了、走不動了,唱到完全不能唱為止,這種未知就是人生的樂趣。”
  趙傳說:“我沒有真正離開過劇院的演出形式,有別於體育館,劇院會和觀眾近距離接觸,與歌迷互動,希望大家能從音樂中感受到我的變化。”
  《英雄之戰》來深宣傳
  導演希望以電影向午馬致敬
  3月21日,《白日焰火》、《警察日記》、《盜馬記》、《英雄之戰》等多部華語電影定檔同期上映,競爭異常激烈。日前,《英雄之戰》的導演虞軍豪攜電影主創何潤東、翁虹、魏一現身深圳,為電影宣傳造勢。
  《英雄之戰》講述在抗戰背景下,舉國沸騰運動會賽場上的一次雙雄終極對決——戰爭、愛情、金錢,父子情、兄弟情、男女情交織融合——從孩童的視角致敬父輩的激戰青春,是一次童真與夢想激蕩的魔幻之旅。
  虞軍豪表示,《英雄之戰》是一部講述親情和成長的故事,“很多觀眾在看完之後都被其中的親情打動。我想說《英雄之戰》是一部真誠的電影。”
  《英雄之戰》是前不久仙逝的午馬老師在大銀幕上的最後一部作品。虞軍豪回憶說:“他在進組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的狀況很不好了,但他依舊堅持工作,他不希望最後的時間留在病床上,而是在拍戲的現場,讓大家分享了他最後的時刻。希望用這部影片,向午馬老師致敬。”
  策劃/統籌:呂冰冰
  本版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蘇妮
  本版攝影:何俊  (原標題:1.7萬文化義工用藝術啟迪他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r46mrjav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